分分钟夺人性命的“猝死”,有何前兆?又该如何预防?

2023-05-23 11:10:12

近年来,年轻人患心脏病的新闻越来越多,且由于心脏病猝死的病人在国内占据的死亡比例也越来越高。有研究发现,很多因心脏猝死的病人都有一共性,就是前期有症状,却毫不在意,没有及时获得救助,而失去生命。


(资料图)

那我们如何在病情发作时得到更高效的救治呢?

01 症状如何识别?

1)病情发现

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时、进食后或其他特定的时间点经常发生的胸痛或不适,可能会蔓延到肩部、手臂、背部、颈部或下巴。还包括胸闷、胸部有麻木、饱胀或挤压感[1]。心绞痛、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以及头晕是心脏病发作或心肌梗塞的迹象,需要及时就医。

女性的症状可能与男性不同,女性报告的最常见症状是呼吸急促[2]。女性比男性更常见的其他症状是极度疲劳、睡眠障碍、消化不良和焦虑,要多关注以上前驱症状。

2)询问患者

患者感到胸痛、呼吸急促、头晕和局促不安等,或有心脏病史。

02 临时急救方法

1)休息

当患者出现轻微的心脏病症状时,先让其在安静的环境中坐下或躺下休息,让他保持镇静,如果气温较为寒冷,可以为其披上毛毯或外套。

2)服用药物

在等待紧急帮助时咀嚼并吞下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血液凝固。在心脏病发作期间服用它可以减少心脏损伤。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被医生告知不要服用阿司匹林,请不要服用。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心脏病发作,且有医生开的硝酸甘油处方,那么请在等待急救时按照指示服用。

3)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心跳呼吸骤停,则开始心肺复苏术。以相当快的节奏在人的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大约每分钟100 到120次按压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请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及时就医

有以下任何情况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帮助前往医院:

(1)胸痛、压迫感或紧绷感,或胸部中央有挤压感或酸痛感。

(2)疼痛或不适蔓延到肩部、手臂、背部、颈部、下巴、牙齿或上腹部。

(3)恶心、消化不良、胃灼热或腹痛。

(4)呼吸急促。

(5)头晕、头晕、昏厥。

(6)大量出汗。

03 如何预防冠心病?

预防冠心病,我们就要知道病因。像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高胆固醇、不良饮食、抑郁和酗酒,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和戒烟都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式[3]。

另外,大约一半的冠心病病例与遗传有关,因此当家中有亲人患有冠心病时,本人应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4]。

04 特别提醒!

据研究表明,摄入反式脂肪(通常存在于人造黄油等氢化产品中)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5]。

如感觉自己有胸痛等冠心病症状时,尽量不要选择自行开车就医,因为病情可能会恶化,自己开车会使患者本人和他人处于危险之中。

参考文献

[1] KontosMC, Diercks DB, Kirk JD (March 2010).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office-based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Mayo ClinicProceedings. 85 (3): 284–99.

[2] McSweeneyJC, O"Sullivan P, Cleves MA, Lefler LL, Cody M, Moser DK, et al. (January2010). "Racial differences in women"s prodromal and acute symptoms ofmyocardial infar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19 (1): 63–73.

[3] MehtaPK, Wei J, Wenger NK (February 2015).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focus on risk factors". Trend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5 (2): 140–51.

[4]Dai X, Wiernek S, Evans JP, Runge MS (January 2016). "Genetics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8(1): 1–23.

[5]MozaffarianD, Katan MB, Ascherio A, Stampfer MJ, Willett WC (April 2006). "Trans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354 (15): 1601–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