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东江博罗段发现了一条海豚,报给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后,专业人员根据视频判断,可能是一条成年的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憾的是,不管是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惠州支队,还是博罗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最近几日虽然加强了东江水上巡查,但没有发现海豚身影。不过昨天下午,有市民再次发现它的踪迹,可惜传来的是白海豚已经死亡的消息。一起来关注事件进展。
新闻视频
这是市民在11月12日东江博罗段拍摄到的白海豚欢快优雅的身影,可惜的是,五天之后,钓鱼爱好者在东江潼湖段再次发现它时,却是搁浅在江岸边。
嵇先生介绍,昨天下午4点左右,他们在东江潼湖段发现海豚疑似靠岸搁浅,肚皮翻了起来后,还曾将它扶正并推回东江。不过,过了十五分钟,白海豚又游回来再次搁浅,于是他们报警。
目击市民 :
“翻着肚皮的时候我们把它扶起来最后喷了口血,我们就觉得它肯定有问题了,我们把它扶正它歇了10多分钟,怕这样子危险也怕别的不懂得人把它搞去,我们把它推到往中间游去了,大概游了15分钟之后又游回来就在这里搁浅就一直在这里。”
随后,市农业农村部门,仲恺高新区和博罗县农业农村、公安部门相继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渔业专家现场检查,证实白海豚死亡。
昨晚,中华白海豚被运往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
记者 钟思敏:
“我现在已经来到了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的低温冷藏室,昨天晚上在惠州潼湖发现的已经是死亡状态的中华白海豚,已于昨晚11点运送到这里,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条白海豚身长2.5米,体高70厘米,约400斤,已经是一条成年的中华白海豚。”
工作人员介绍,中华白海豚的体表肌肤几乎没有任何损伤,至于其死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计划将其制作成标本进行展示。
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焕:
“初步推测原因可能是因为身体某些机能出现了问题造成了搁浅,接下来我们会请标本制作专家制作成标本,在我们主题科普馆进行展示,因为中华白海豚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这样的话对我们青少年,还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呼吁更多的市民要保护好水生野生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白海豚现身东江并非首次。2016年9月,曾有网友发帖称在惠州市区和博罗交汇处的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工程看见有中华白海豚在水中跳跃。经渔政工作人员到现场辨认,确为中华白海豚。
网友2016年在东江惠州段(惠城与博罗交汇处)拍到的中华白海豚。网友“惠民之州2012”提供。
中华白海豚
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
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主要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
那好端端的,
为什么白海豚会进入
属淡水区域的东江博罗段呢?
原因:或因生病受伤误入东江
老年白海豚容易迷路
据了解,白海豚不是靠眼睛识别方向,而是依靠其回声定位系统。博罗县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与资源保护股工作人员表示,白海豚之所以会误闯内河道,多是因为其回声定位系统出现了问题,换言之,就是这条海豚可能因为受伤或者生病了,感知能力出现了问题最终误入东江。
图片:喵鱼酱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时有中华白海豚误入内河,每年约2-3次,往往是老年体中华白海豚,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而迷失方向导致。
图片:喵鱼酱
随着年龄增长,白海豚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器官机能会衰退。白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可能导致误入内河。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可能,老年白海豚可能是捕食追逐鱼群的时候,不小心误入内河,进入到陌生的水域环境,因此未能找到返回大海的路线。
目前,活体海豚成功救护的个案极少,国际上的研究也不多。在救护过程中,救护小组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尽力去保护海豚,减少对它的伤害。
新闻多看点
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亚热带和热带近岸浅水水域,由于数量稀少,也被誉为海洋中的“大熊猫”。
目前,中华白海豚仅在厦门九龙江口水域、广东珠江口水域、香港大屿山以北水域和围绕龙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持较大的种群。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广东珠江口保护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管理局已累计识别2381头中华白海豚。
2016年,三亚成立了海南中华白海豚保护地,由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基金会、中科院深海所三方共建,开展海洋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和搁浅鲸豚救助工作。